如果用一句话描绘云从科技当下境况,“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句出自《庄子》的中国古语似乎再贴切不过。
从去年底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大模型为AI型科技企业带来了新的故事与浪潮,使得受元宇宙概念影响的科技圈再一次活过来,不少困窘中的科技企业获得了新的资本输入或盘活了二级市场。云从科技就是其中之一,股价从年初的15.31元/股最高涨至上市以来的最高点61.8元/股,涨幅超400%。
故事虽好,但技术成熟周期的本质与市场经济的核心仍旧是不变的。对于云从科技而言,持续性亏损、商业化困境、同质化产业等仍旧是其能否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突出重围的“天堑”。那么,身为国内“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能否以大模型为“跳板”,冲破自身的“桎梏”,把企业从科技型带向产业化,成为一桩“奇谈”呢?
(相关资料图)
一、涨停跌停、股票解禁与再拟募资,“颠簸期”的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的上半年犹如坐在“过山车”度过的。
以二级市场举例,受大模型概念、人工智能概念的影响,云从科技年初一路上涨。其中,4月3日开盘后迅速拉升后涨停,涨幅为20.01%。然而,5月29日受到股票解禁消息的影响,大幅低开,一路至20cm跌停。
纵观其股价从年初的15.31元/股到4月份61.8元/股的至高点,又到5月29日26.24元/股的收盘价,其中滋味或许只有云从科技自身知晓。
我们无可否认股票解禁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空的,增加了个股的流通盘,会引发股东的抛售欲望,一时售卖间的不平衡自然会引发股价下跌。根据5月29日龙虎榜数据显示,云从科技当日换手率12.35%,成交额17.94亿元,净卖出近3.24亿股份,约占其总股本的18.06%。
不过,股票解禁是已知的,未知的是解禁后大规模出售的情况。对于这些解禁股票的股东们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云从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时的发行价15.37元/股,股票解禁当日虽股价大跌,收盘其26.24元/股的价格仍比发行价高出70%有余。那么,“遭殃”的大概率是今年上半年高价位买入的股民们。
寻根求源来说,这表明了云从科技的股东们对其未来信心并不足,如若这些投资人认为云从科技可以在大模型战中突出重围或未来有望找寻到可持续发展与盈利的道路,难道没有股价再次新高的一天吗?那么,又为何要赶在解禁后快速出手呢?内里逻辑已经不言而喻。
当然,投资人们对云从科技信心不足并不能算是“杞人忧天”。
要知道,同为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在去年迎来上市后首次解禁时,跳空低开,至收盘时股价暴跌46.77%,从6月29日收盘时的5.880港元/股到6月30日收盘时的3.13港元/股。仅仅一天的时间,商汤的市值蒸发了921.45亿元港元。如今,截至6月6日收盘,商汤股价为2.12港元/股。
云从科技从赛道、高研发投入、商业化落地难和持续亏损方面皆与商汤科技极其相似,不免惹人担忧其股票解禁后二级市场的走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商汤科技。
对于未盈利的上市公司,一般以市销率代替市盈率去分析一家公司的质量。以云从科技截至6月7日214亿左右的市值与2022年5.26总营收来算,云从科技的市销率超过40倍,而一般市场中若这一比例超过10时,就认为风险过大。哪怕科技行业利润高,一般均值为10,云从科技大跌后市销率还超40,可见其风险性。
此外,根据云从科技近期所公布的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度报来看,数据走势并不太利好。
2022年,云从科技的营业收入为5.26亿元,同比下滑51.06%;归母净利润为-8.69亿元,2021年同期为-6.3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46亿元,2021年同期为-7.53亿元。2023年一季度,云从科技的营业收入为4534.02万元,同比下滑78.72%;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与-1.51亿元,暂时并无盈利的迹象。
对于云从科技来说,亏损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从2017年至2022年,云从科技已累计亏损32.23亿元。而云从科技能够活下去的底气源于资本方一次又一次的注资。根据天眼查App显示,云从科技上市前已完成了11轮融资,共有37名合伙企业股东和4位自然人股东参与。
不知道是否源于多轮融资与上市募资带来的“惯性”,云从科技仍看不到自给自足的盈利道路,没钱了怎么办,继续募资吗?虽然感觉“不可思议”,但云从科技的确是这样做了。
在股票解禁前,云从科技定增计划申请获科创板受理,将再次进行募资。据悉,云从科技拟定增募资36.35亿元,资金用途为拟全部用于其“行业精灵”大模型研发项目。股票解禁前云从科技上市未满一年,当时IPO募资总额为17.28亿元,要知道云从科技去年营收才为5.26亿元。
关于此次定增募资已经引来上交所的问询,成与不成,最终募资金额是否有变,仍旧是个未知数。毕竟,云从科技募资缩水的先例,其IPO时原募资金额为37.5亿元,最后只募得17.28亿元,缩水超20亿。
二、云从科技把“奇谈”变“空谈”,何时能够穿越新技术的“死亡之谷”?
云从科技作为美国制裁清单中的一员与国内“AI四小龙”率先A股上市的公司,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持续化亏损、商业化落地难等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孵化于中国科学院的云从科技还没有从“科研型”思维转化为“产业化”思维。
毕竟,科研大都是为了新理论与新技术,如若有1%的可能就尽力去探索,经费只用于科研是不计商业化回报的。
然而,云从科技并不是一家科研所,而是市场经济新风口上一家独角兽公司,他不仅仅需要新理论与新技术,更需要成熟的产品,还要以产品作为载体为投资产生效益与回报。对于目前的云从科技,可见其并不能。
关于“止亏”,云从科技曾在招股书中对未来五年(2021年—2025年)的经营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云从科技的总营收将分别达到12.01亿元、19.10亿元、25.42亿元、32.59亿元和40.6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64%,而实现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为2025年。
这份预测结构,哪怕以当下眼光看过去,如若其真的能够在2025年实现扭亏为盈,未必不能成为AI型科技企业的一桩奇谈。毕竟,从商汤、旷世等同起跑线的多数来说,仍旧止亏无望。不过,从云从科技断崖式下跌的营收数据与亏损加剧的趋势来说,这份预想中的“奇谈”更可能变成“空谈”。
以大模型赛道举例,云从科技可能并不契合。一方面是自身体量与投入的不匹配,另一方面是云从科技穿越大模型技术成熟周期的“死亡之井”的概率极其渺茫。其实,综合无非就两个因素“金钱”与“时间”,而云从科技恰好都缺。
我们假设云从科技成功定增募资36.35亿元,其中20.94亿元将被用于研发设备购置,人力资源成本支出7.60亿元,5.54亿元用于场地购置和装修,包括其他费用2.26亿元。那么,云从科技能否承担得起大模型的训练成本与运营成本呢?
据国盛证券报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估算,GPT-3训练一次成本约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大语言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导体研究公司SemiAnalysis认为,GPT-3每天大规模服务用户的运营成本高达70万美元,一年则高达2.555亿美元(约17.6亿元人民币),新一代的GPT-4模型只会更烧钱。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云从科技账面上货币资金为17.47亿元。这也就是说,云从科技哪怕不继续亏损、账面上的钱不再支出,也不够一年大模型的训练成本与运营成本。
要知道,从2017年~2022年,云从科技年的研发经费累积为23.33亿元,以2022年5.6亿的研发经费已经超越当年的总营收。云从科技募资36.35亿用于大模型,或许要将大模型,作为云从科技自身的“殊死一搏”。
以发布的“从容大模型”来看,其所有的功能似乎市场中都可以找到替代品,针对个别功能而言市场中或许还有更优的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在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谷歌、微软等大厂的大模型战役中,消费者也没有理由选择一款不占优的产品。
科大讯飞故事性在于产品的落地,大模型结合自身讯飞语音系统、翻译笔、办公本和学习机等等,虽然不能展现出大模型“改天换地”的风采,但也提升了产品的性能,更重要的是科大讯飞C端产品本来就有一批受众群体,这是云从科技所不具备的。
假设资金顺利、研发顺利,科学技术迈向产业化的过程中,他们之间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新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跨越这个鸿沟,就无法走向市场,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硬科技,需要长期投入,而且一般会经历一个较长期的投入多于产出的阶段。
通过技术成熟度曲线与技术采用周期综合来看,新技术新产品没有完全经过市场的验证,通过炒作概念把期待推向膨胀期,甚至到泡沫化的谷底期,换来的风险性远远大概率成功率,难以跨越新技术周期的“死亡之谷”。
毕竟,市场经济在供给趋向满足的进程中,市场竞争激烈化,进而自然淘汰低效率的玩家,自然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保持生产的高效率。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残忍且对于宏观角度是低效率的,但这就是现实的市场经济。
对于云从科技来说,新故事暂时带来的红利虽然诱人,但如何活下去才是重要的事情。毕竟,活下去才有未来和话语权。譬如去年科技圈的元宇宙、过往中的房地产,一旦故事讲完了、杠杆断了,不过都是一时“宠儿”,该破产的破产、该退市的退市。
不过,作为国人谁都希望美国制裁下“云从科技”们都可以在自身的领域突出重围,站上新技术与产业化的前沿,把禁锢我们的“红线”变成他们自身的桎梏,把科幻故事中的设想变成生活最基本的状态。
参考资料:
《云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报告》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云从科技
《跨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死亡之谷”》 中科评信信息技术研究院
声明:本文仅作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股价20cm跌停!再拟募资超36亿,云从科技“从容”不再?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